关税停战日剩1天,特朗普没直接掀桌子,而是逼中方“给钱”,英伟达也被收割,最终的输家已定

Connor OKx 2025-08-12 1 0

国际贸易的大棋局上,每一步落子都牵动着全球经济的神经。眼瞅着中美贸易战关税停战日就剩1天了,大家都在猜测接下来会是“硝烟弥漫”还是“风平浪静”。可没想到,这边没直接“掀桌子”搞大动作,那边却琢磨着逼中方“给钱”,连国际芯片巨头英伟达都被狠狠“收割”了一把。这一系列操作下来,最终的输家似乎已经渐渐浮出水面。

特朗普的“大豆算盘”:逼中方增购背后的焦虑

在中美贸易里,大豆一直是重要的商品。眼看到了关税停战的关键节点,特朗普政府提出希望中方迅速将美国大豆订单量增加四倍,还承诺会提供快速服务。这看似是简单的贸易提议,实则背后藏着美国的诸多焦虑。

关税停战日剩1天,特朗普没直接掀桌子,而是逼中方“给钱”,英伟达也被收割,最终的输家已定

美国大豆库存积压严重,这可不是空穴来风。受之前贸易摩擦影响,中国从美国进口大豆数量大幅变动。就拿2025年上半年来说,中国进口美国大豆1615万吨,虽说同比增长了33%,但和贸易战前相比,差距明显。而且中国进口大豆来源逐渐多元化,同期从巴西进口大豆3186万吨,占中国进口总量的64.5% 。美国农民和农协因为大豆滞销急得跳脚,要知道农民和农协可是美国大选的关键票仓,特朗普政府自然不敢忽视这背后的压力。所以逼中方增购大豆,一方面是想缓解国内大豆库存压力,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稳住农民群体,避免在政治上陷入被动。

可特朗普把贸易逆差简单归结为中方“占了便宜”,这种认知太片面。贸易本就是双方基于需求的市场行为,中国进口美国大豆是为了满足国内需求,美国通过出口获得收入,本是双赢。特朗普只盯着数字,却忽略了贸易的本质,这种“唯钱论”的做法,注定难以让中美贸易回到健康轨道。

芯片巨头的无奈:美国对自家企业的“收割”

除了在大豆贸易上向中方施压,美国对自家芯片企业也没手软。英伟达和AMD这两家全球顶尖的芯片巨头,为了获得白宫发的对华出口许可,被美国政府硬生生要求交出在中国市场销售相关芯片收入的15%,这简直是前所未有的“买路钱”。

关税停战日剩1天,特朗普没直接掀桌子,而是逼中方“给钱”,英伟达也被收割,最终的输家已定

展开全文

美国对中国芯片的打压一直不断。之前一度禁止英伟达对华销售H20芯片,后来虽有所松动,但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(BIS)因内部动荡,好长一段时间都没颁发任何出口许可证。直到相关企业多次沟通后,BIS才于8月8日开始发放许可证。这一系列反复操作,充分暴露了美国在芯片政策上的矛盾。既想遏制中国AI发展,又舍不得中国市场的巨额利润。

英伟达和AMD作为全球芯片行业的领军企业,中国市场对它们有着巨大的吸引力。英伟达专为中国市场设计的H20芯片,预计能带来可观的收入。但即便如此,它们也不得不向美国政府的政策低头。这一事件恰恰证明了中国市场对美国高科技企业的不可替代性,资本的选择是最诚实的,也给了特朗普政府一记响亮的耳光,跟庞大的中国市场对着干,就是跟钱过不去。

强买强卖的荒诞与输家的注定

特朗普政府想用大豆和芯片这两件事来逼中方在贸易上让步,想法实在是荒诞至极。先说大豆,就算中国真按美方要求增加订单,对于中美之间巨大的贸易逆差来说,也只是杯水车薪。2025年上半年中国从美国进口大豆数量有限,即便翻四倍,和千亿美元的贸易逆差相比,根本无法填补缺口。

关税停战日剩1天,特朗普没直接掀桌子,而是逼中方“给钱”,英伟达也被收割,最终的输家已定

再看美国政府的整体策略,一边挥舞关税大棒,一边逼中方“掏钱买休战”,这种强买强卖的霸权思维,在国际贸易中根本行不通。美国以为能通过这些手段逼迫中方就范,却没想到引发了一系列反噬。美国民众因为加征关税,生活成本上升,物价蹭蹭上涨,钱包越来越瘪。欧盟、日本等盟友也对美国的“霸王条款”避之不及,美国的“朋友圈”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裂痕。而中国手握稀土资源、全球最齐全的产业链条以及庞大的消费市场这几张王牌,在这场博弈中占据着主动。

随着局势的发展,最终的输家已经越来越清晰。美国这种不顾市场规律、强行干预贸易的做法,不仅损害了中方利益,更让美国自身陷入了内外交困的局面。美国农民、企业、民众都成为了这场不合理政策的受害者,而美国在国际上的形象和影响力也在不断受损。在这场贸易博弈中,违背市场规则、妄图通过霸权手段获利的美国,注定会成为最大的输家。

评论